体育产业活力加速增强

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苏超、浙BA受欢迎,自行车、登山、攀岩、飞盘等运动也备受关注。 “赛后旅游”、“门票经济”正在掀起消费热潮……近年来,随着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,人们运动热情高涨。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坚实,结构日益优化,市场充满活力,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。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提出,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,继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大力扩大体育消费,增强体育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。 《意见》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机遇、对体育产业产生哪些影响?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行业专家和学者。改善市场供给 目前,江西省足球联赛“赣超联赛”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 “每到周末,县里的国家体育馆和中小学绿地里,就有不少球迷和观众积极参与,激发了居民对足球的热情。”江西省吉安市野遂川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肖斌表示,近年来,遂川县体育氛围浓厚,篮球、足球联赛广泛举办,体育器材和个人用品销售逐年增长,体育产业从零开始发展。从小规模到大规模。即使放眼全国,这种情况也并非独一无二。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.6%,202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重为1.15%。2020年至2023年,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将增加1000亿元以上,体育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。释放。体育产业链长而宽,与商业、旅游、文化相结合,可以有效促进教育、体育、健康的广泛融合。对于增强消费者信心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今年以来,各地积极探索落实活动,涌现出不少融合发展的生动事例。商业、旅游、文化、体育等业已诞生。 “体育先美食后”、“体育进景区、进地方、进商圈”等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促进了相关产业相互促进、协调发展。体育用品日趋多样化,冰、雪、山、水、陆、空等户外运动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。据研究机构预测,相关消息显示,“十四五”末,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,成为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板块。中国体育产业协会副会长郑志强表示,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体育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。意见文件提出产业融合、区域协作、数字赋能等创新举措,为扩大和改善体育消费奠定坚实基础。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体育产业活力加速增强,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。 7月6日至9月2日,“浙江BA”共举办赛事280场,累计观众近92万人次,体育及相关消费超过10亿元。 2024年,预计我国户外运动网购人数约为2亿人次,消费总额将超过3000亿元。飞盘、滑雪、越野跑等专业运动的兴起带动了相关装备和训练市场的快速增长。体育制造业服务千家万户。我国体育用品产品体系已逐步丰富,基本满足竞技体育、群众体育、运动康复等不同群体、场景的需求。专业体育展会成为体育产业供需的重要纽带,促进资源耦合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、广交会、服务展、书展、消博会等各大展会专门设立体育专区,促进产业资源对接,激发体育消费潜力。商务部服务贸易和服务局局长孔大俊表示,商务部将推动体育制造、体育服务、体育文化、体育旅游、体育金融等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。围绕新趋势、新业态、新体育消费模式,丰富展会业态,举办各类研讨会交流活动,打造沉浸式体验新体验打造互动消费场景,激发人们体育消费热情。郑志强提出,要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链供给能力,重点围绕《意见》要求,实现供需匹配。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信息引导,维护市场公平,深化权益保护,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,拓展体育产业链发展战略深度。继续创造体育有效需求,改善体育产品供给,重点关注青少年、老年人、妇女等新兴群体和主流群体。强化业务实体 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运动兴趣的增强,健身服务、运动培训、户外运动、智能穿戴等诸多新业态不断涌现。随着资本和企业家的涌入,经营实体的数量逐渐增多。据统计,我国私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1085.7万家增加到2024年底的5650.1万家。其中,体育相关企业超过72万家,其中大部分是私营企业。体育市场各类主体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 “作为我国最早开始在线创作运动健身的品牌之一,Keep 直接从这一过程中受益。” Keep体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东安告诉记者,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,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推出更多创新产品,满足消费者需求,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活力。 “加强体育实体建设,不仅要加强体育队伍建设,“既要鼓励国有企业有效利用体育资源,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,又要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,聚焦细分领域形成引领效应。”北京体育大学白宇飞教授表示,灵活精准运用财税、货币政策等多种工具,可以支持小微体育特色化发展、专业化运营、精细化管理。 企业。推动形成大中型国有企业、大型民营企业、中小企业、微型企业协同发展、优势互补的现代体育经营格局。白宇飞建议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,促进需求与供应及时、深度、持久的互动。准确识别体育消费需求及其变化,为提高整个体育产业效率打下坚实基础。从草根赛事的蓬勃发展到智慧产业的创新推进,从单一消费到构建一体化生态,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日益宽广。通过《意见》各项措施的落实,到2030年,体育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7万亿元,为体育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。 (商报记者 张利 林玉瑾)
(编辑:胡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