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留近3000亿元“准财政”工具基金。
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◎记者 张培琪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,截至10月17日,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投放新政策性金融产品1893.5亿元和1001.11亿元,总金额近3000亿元。预计带动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2.8万亿元和1.26万亿元。国家发改委9月29日宣布,新增政策性金融产品总规模5000亿元,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金。受访专家普遍认为,新金融政策工具作为“准财政”工具,杠杆效应明显,将对扩大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。四季度总需求稳定信贷增长。预计还将确保明年经济“良好开局”。新工具正在快速实施。政策性金融新产品不断推出。交付节奏呈现出“快速落实、高效推进”的特点。记者获悉,9月29日,经监管部门批准,国家开发银行全额出资设立国开新政策金融工具有限公司,实现一期投资271.1亿元。同日,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完成基金公司注册、领取营业执照、开立基本账户、注册资本等相关操作,开展首期基金投资1048.3万元。从投资结构来看,经济大国获得了重要支持扮演“先锋”的角色。截至10月17日,国家开发银行已在12个主要经济省份投资1465.8亿元,占比77.4%。农发行已在12个经济重要省份投资了407个项目,总投资6713.6万元。与此同时,新的政策性金融产品有力支持了民间投资。截至10月17日,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对民间投资和私募股权项目投资545.2亿元,占比28.8%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牵头结汇优质民间投资项目,依法依规进一步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。支持民间投资项目23个,金额935.9万元。从项目范围来看,除了考虑传统基础设施外,重点关注技术创新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,体现了加大投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。据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团队统计,从样本项目的投资方向来看,新型政策性理财产品主要应用于能源项目,占总投资的54%。新增生产力、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24%和14%。市政公园、农业、林业、水利等领域投资总额分别占4%和3%。国家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、消费等领域项目投资710.5亿元,占比37.5%。记者了解到,5000亿元额度中的20%(即1000亿元)要用于支持民营企业。据刘介绍天风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杰认为,此次调控可能主要出于两点考虑。一是新政策性金融产品明确聚焦新型产能的民营企业,在前沿创新领域拥有较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动力,投资活力也相对较强。另一方面,近年来,民营企业投资活力不足,亟待恢复民间投资信心。一些私营企业已经“准备好迎接挑战”。例如,10月16日晚,信联宣布拟向国开新政策金融产品有限公司申请不超过18亿元的五年期政策性理财产品。万亿级杠杆效应将释放。新的政策性金融产品将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,对信贷等社会资金的利用发挥作用。一般来说,市场关注这一工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投资。根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管理的通知》,通过发行金融工具筹集的资金一定数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50%。中金公司研究部主管兼银行业分析师林瑛先生的预测如下。假设新增政策性融资产品占项目资金50%,预计使用贷款约4万亿元,将拉动贷款余额增长1.5个百分点,拉动社会融资增长1.0个百分点。该工具预计撬动固定资产投资5万亿元,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6个百分点。东方金城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庆则较为乐观。他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5000亿元新金融政策产品预计将撬动投资约6万亿元,相当于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24.4%。王庆预计,这一工具实施后,三年内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每年可加快3至4个百分点。由此看来,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将按年加快1至1.5个百分点,这有望带动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。但在实践中,杠杆效应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王庆表示,未来新政策工具能撬动多少投资、能否及时发挥稳增长作用,还取决于当地财力、股权资本投资意愿、银行支持贷款规模等因素。 “如果这个新产品保中金金融年内足额到位并产生预期杠杆效应,将保障四季度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,有望为明年‘上行’奠定良好基础。”四十中国金融研究院评论道。
(编辑:魔术师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