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计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

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(记者赵文军)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7日举行的电动电池回收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,记者获悉,根据对电池寿命的预估,我国即将进入电动电池大规模处置阶段。预计到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。据统计,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将突破30万吨,市场规模将超过480亿元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表示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正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,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发布,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22项,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、管理规范、拆解规范、残余能量检测、回收利用、锂离子废品回收、黑粉回收等方面,有力支撑和引领了行业高质量发展。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在春介绍,福建省作为国内电动电池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,实现了技术与电池的紧密结合。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,形成可模仿、可推广的标准化示范模式。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再生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回收技术迈向先进水平,镍、钴、锰回收率达到99.6%,锂回收率达到96.5%。到2024年,计划处理废旧电池12万吨以上,再生锂盐1.71万吨。通过建设标准体系,泉州青能公司到2024年将处理废旧电池237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吨,创造产品价值2300万元。刘鸿生表示,下一步要加快电动动力电池回收标准体系建设。目标是推动废能电池生态设计、检测、排放、储存、定向回收等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审查,更好地解决电池生态问题。他说,支持标准在引领电池回收方面发挥着作用。